今天是北港媽祖遶境活動的第一天,7點起床後簡單的梳洗後
拿著帽子及口罩還有耳塞我跟宗軒爸爸就出門了
照例先到老等去吃麵線糊當早餐

遶境活動9:00開始,我們8:30到達發現朝天宮廟口時發現人超多的
「北港迓媽祖」是北港朝天宮的年度盛會
北港朝天宮迎媽祖的信仰禮俗首先在
2008年7月11日被指定為「台灣文化資產」之民俗類
與台東炸寒單、鹽水蜂炮並稱「台灣三大炮」

忽然發現這不是電視演戲的林在培嗎??原來民視有來轉播呀~

這位應該是李興文吧~~


一轉身發現"報馬仔"吔~
報馬仔亦稱探子馬,簡單說就是探路、報信
一般遶境看到他就知道媽祖快到了
在台北的廟會很少看到這麼傳統的代表人物出現

不要小看報馬仔身上的行頭,每一件都是有含義的呢!

- 雨傘:一團和氣。傘為長柄之紙合傘,分別代表長善、直善、合善。
- 眼鏡:做人不能目中無人、明辨是非。
- 豬蹄:提醒世人要做人知足。
- 瘡疤:提醒世人別揭人瘡疤。
- 鞋子:提醒世人要做人腳踏實地。
- 錫壺:意指惜福。
- 皮襖:意指無私,反穿毛襖帶給他人溫暖。
- 燕尾鬍:言(燕)而有信。
- 韭菜:長長久(韭)久。
- 紅櫻帽:負責盡職。
- 煙斗:含煙,與台語「感恩」諧音。
- 銅鑼:勞心勞力。


快到9:00了,由民視演員林在培點著引信,釋放了三次起馬炮
代表今天的活動正式開始了

總算北港媽祖遶境活動開始了,拉炮及煙火齊放,每個人臉上滿是興奮
萬頭鑽動

太子爺先出發囉


接著也就是宗軒爸爸最愛的虎爺出發囉~

很榮幸這麼近拍到虎爺
虎爺通常供奉於神桌底下
虎爺不但會咬鬼鎮邪,也會咬錢納財,擺設香爐,讓民眾與虎爺對話,俗言「虎爺咬錢來」
虎爺神龕旁常設盛水小碗,水中置錢,俗稱「錢水」
早期兒童在供桌下穿梭是常有的事,兒童的高度最容易發現與親近虎爺
供奉於神桌底下的虎爺也因此成為兒童的守護神。

虎爺轎班穿著黃色虎紋衣,頭綁黃布條,在遶境行列中
虎虎生風的抬轎方式,及在熊熊的炮火中威風凜凜的英姿,令人敬畏著迷

每一次參加我都發現越來越多年輕人投入扛橋的行列
而且每個人都超認真的啦~~


每次虎爺出現總是會看到拿著虎將軍字樣的扇子在隊伍的最前面舞動著
在準備炸轎的時候,其餘抬轎者多頭戴帽子,身著厚衣、以S型的「七星步」步法蛇行前進
虎爺的抬轎方式及喫炮的特質,幾十年來也傳播到外地,成為臺灣各地虎爺轎班的範本。

旁邊總是伴隨著鼓聲、哨子聲及虎爺口號~
嗶嗶(哨聲) 咚咚(鼓聲) 風來 虎煞(口號) 嗶嗶 咚咚 風來 虎煞..
接著就是每個人期待的虎爺吃炮

一陣的煙霧及濃厚的炮灰,所以一定要帽子及口罩還有耳塞

還有專人將炮屑推到旁邊放置"週年慶"??


虎爺吃炮



只不過煙真的很濃,不戴口罩不行

一樣有專人將炮屑推到旁邊放置"週年慶"+"愛放炮"??

每個人身上都是滿滿炮屑,確不減熱忱,依然賣力的扛著轎
在台北很少全程都用扛轎在走,幾乎是用車子在載或用輪子推

千里眼~~威風澟澟的走來
千里眼及順風耳在遶境時也有一班人員穿著限定的服裝及鞋子在旁邊替換

剛剛宗軒由太子爺那拿到L型書夾,他直呼幸運吔~~

可是炮煙實在是太嗆了,宗軒戴著口罩只露出一雙大眼睛~~

虎爺及千里眼、順風耳過去之後就是媽祖(大媽)的神轎出現
因為大媽地位是很尊貴是不可以炸神轎的,所以都會先在神轎前放置鞭炮
滿滿堆的高高的鞭炮


大媽(北港人稱:祖媽)
每次不知道為什麼我看到大媽來了,我都超想哭超感動的啦~


二媽
也是不可以炸神轎(吃炮)的

三媽是可以炸神轎(吃炮)的,看著地上滿滿一堆的炮



三媽

五媽

五媽是可以炸神轎(吃炮)


六媽
一般來說六媽吃炮吃最多


在廟口暫時看完,先帶宗軒去吃早餐
他說好熱,好吧~先來吃個古草味粉條冰吧


這個很不錯吃,就在老等麵線糊旁邊,都是宗軒爸爸從小吃到大的,一碗滿滿才25元


這個是藝閤,先回去休息再來看囉~
